毕方鸟是神兽还是凶兽

能带来野火的毕方

毕方,《山海经·西山经》所描述:一种鸟,状如鹤,独足,羽毛赤文青质,喙白。其名毕方,鸣仿佛自我呼名。此鸟非凡,其现之地,必有讹火。也就是说,毕方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野火的蔓延。

历史记载中,唐代元和七年(812年),永州地区火灾频发,人们目睹了众多独足怪鸟在大殿之上。这些怪鸟被认为是毕方的化身,它们的出现预示着火灾的降临。

传说毕方是将火送往人间的神鸟,生于木属性,因衔火而燃。其声与“毕方”相似,故得其名。由于毕方的出现常伴随着火灾,古代文人认为火灾是毕方所为,因此撰写《逐毕方文》等文章以祈求避免灾难。

引发洪水的蠃鱼

蠃鱼,出自《南山经》:邽山的蒙水发源之地,向南流入洋水。蠃鱼是一种奇特的生物,拥有鱼的身体和鸟的翅膀,其如同鸳鸯。当它出现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洪水泛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河流附近,洪水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从上古时期鲧禹治水的佳话,到历朝历代对黄河水堤的修筑,可见人们对洪水的恐惧。为了防御洪水,古人甚至捕杀蠃鱼,将其尸体挂在城门口作为驱逐水灾的仪式。

摄人心魂的九尾狐

九尾狐这一神秘生物,在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它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被描述为一种食人的猛兽。在先秦到汉时期,九尾狐更多地被视为瑞祥之兽,象征着王者的兴起。在多种古籍中,它被提及并赋予吉祥的象征意义。尽管九尾狐在后世被妖魔化,成为狐妖的象征,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是以食人凶兽的身份出现,后来更是成为象征祥瑞的图腾。

关于九尾狐还有一段与大禹相关的传说:大禹在涂山遇到一只九尾白狐,听到涂山人唱歌子孙昌盛,于是娶了涂山氏女娇,并在九尾的帮助下建立夏朝。这说明九尾狐在古时候是被视为吉祥和繁衍生息的象征。

贤明之君方能见的白泽

白泽是古代神话中的瑞兽,能够言语、通万物之情、知鬼神之事。它只在“王者有德”时出现,能辟除人间一切邪气。《元史》和《明集礼》等史载了白泽的形态和特点。

传说黄帝在东巡时遇到了白泽,得到了它的帮助,了解了天下妖怪的情况和回避方法。白泽还曾为黄帝绘制了《白泽图》,记录了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精怪的情况。《白泽图》的残卷现仅有两份,分别收藏在法国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以白泽结尾,愿瑞泽阅者趋吉避凶、好运连连,也愿《白泽精怪图》及其他流失海外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到我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