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表达了什么精神品质

《宋史·杨时传》中记载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求学故事,展现了学子对师长的敬重以及为求学问不畏艰难的执着精神。

在北宋时期的福建将乐县,有一位名叫杨时的年轻人,他自小便聪明好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长大后,杨时一心钻研学问,四处寻求名师指点。当他听闻程颢、程颐兄弟在洛阳讲学,传授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时,心生向往,于是毅然决然地前往洛阳求学。

当杨时赶到洛阳时,遗憾地得知程颢先生已经离世。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转而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继续追寻知识的殿堂。某日,杨时与同窗好友游酢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道难题。经过反复思考和激烈讨论,他们依然毫无头绪。于是,他们决定前往程颐先生家中,向先生请教。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冬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杨时和游酢冒着风雪,艰难前行。他们相互扶持,一心只想尽快赶到先生家解开心中的疑惑。终于,他们来到了程颐先生的家门口。

当杨时和游酢轻扣门环后,得知先生正在休息。他们深知先生平日讲学的辛苦,便决定不打扰先生,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候。雪花越下越大,很快就将他们覆盖了一层洁白的雪。尽管寒风刺骨,冻得他们手脚麻木,但他们依然恭敬地伫立在那里,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过了许久,程颐先生睁开眼睛,看到门外两个雪人般的身影,深受感动,赶忙出门迎接。杨时和游酢身上的积雪已经积厚。程颐先生被他们的诚意和尊师精神所打动,不仅耐心解答了他们的问题,还对他们的行为赞不绝口。

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为“程门立雪”,不仅体现了杨时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师长的敬爱,也成为后人尊师重道的典范。它时刻提醒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尊重师长,珍惜学习的机会。杨时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被后人广为传颂。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追求知识的也尊重那些指引我们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