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壮丽的三峡大坝,其构造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站在下游望去,大坝从左至右依次分布着右岸电站、段、左岸电站以及船闸等重要部分。三峡大坝共设有89个孔洞,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深入了解,坝段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承担着的任务,分为两层,布设有45个孔洞,包括22个表孔和23个深孔。大坝左、右侧的厂房坝段则主要用于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共设有38个孔洞,其中左岸电站14个、右岸电站12个进水孔与发电机组相对应。还有排漂孔、冲沙孔和排沙孔等,主要用于处理长江中的各种漂浮物。
三峡大坝的调度运行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长枯水季节(10月至次年5月),上游来水量较小,这时大多数的水量通过发电机组发电后,由电站出水口排到下游。而在丰水期(6月至9月),上游来水量增大,如果水量超过发电所需的最大总量,超出的部分将通过段的孔流出。
孔的打开数量要根据实时水情来决定,既要考虑下游的防汛压力,又要保证防洪安全,尤其是荆江河段的城陵矶水位。在时,主要通过坝下深孔,带走上游泥沙,避免库内淤积。孔的总泄流能力强大,几乎达到了长江历史最大洪峰流量。
当坝顶表孔打开泄流时,场面尤为壮观。不少人对三峡蓄水发电存在误解,认为蓄得水越多就是为了多发电。其实,发电机的发电量取决于流经发电机组的流量大小,而这个流量与坝前、后的水位差有关。水位差不能无限增大,否则流量达到极限后就不能再增大。增加水位更多是基于坝后防汛、生活、生产和航运等综合考虑。
三峡大坝的运作并非简单的拦水发电,而是涉及到复杂的调度和综合考虑。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专业知识,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误导。毕竟,专业的人才更懂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关注我们,为您解读热点疑问背后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