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后招工难
回想2008年前,当时的工人想要进入一家有规模的工厂,往往需要托关系、送礼等。而如今,情形已经完全逆转。现在的年轻人对进入工厂工作持怀疑态度,即便没有其他选择,也会尽量寻求清闲的管理职位来打发时间。
支撑当前中小制造业的,主要是那些有生活压力的60后、70后农。他们的孩子往往期望摆脱父母的命运,这使得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尤为明显。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工人将逐渐退休或因年龄原因无法继续工作,那时制造业的用工问题将更加严峻。
对于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进厂打工的目的已不再单纯是为了学技术和找对象。面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传统观念的失落,他们更加追求自我实现和享受生活。
2. 农的出路
现在的城市子弟大多已经完成了从工人到其他职业的转型。他们不再愿意从事传统意义上的工厂工作,认为那是不体面的工作。工厂里的员工大多是农。
这些农渐渐稀少,但他们的就业观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农二代大学生选择离开制造业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然而他们面临着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的难题。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工人的尊重和认可度越来越低。这导致许多农在子女教育上也开始引导他们避免进入工厂工作。但他们也面临着年龄、技能等种种问题,导致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时遭遇困境。
3. 教育和就业的选择
如今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进入工厂工作。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考证、创业或从事其他非传统行业的工作。这导致中小制造业在用人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从社会角度看,这造成了大学生过剩的现象。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和教育这些年轻人,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企业也需要反思如何提高员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4. 用工荒的深层原因
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双输的结果。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许多年轻人没有足够的技能却期望高工资;而企业则因为高昂的成本而无法支付高工资。
企业更倾向于熟练的农而非大学生,因为后者往往被认为过于娇气和事多。然而这也导致了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员工来填补空缺。
社会教育和培训体系也存在一定问题。技校被忽视导致缺乏熟练工人;而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而非实践技能的培养也使得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5.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制造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要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技能短缺等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此外、企业和员工三方需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环境以促进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90后们迎来更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