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的特点

对于那些对数据分析抱有浓厚兴趣,渴望学习更多方法论的朋友们,这里有一份经验的分享。

在前一篇的系列广告文章中,我们为各位介绍了“互联网广告的入门基础知识”。若您错过了,可通过点击文中蓝字部分进行回看。

本次内容,我们将从广告计费的角度深入探讨,详细为大家解释互联网广告出价、竞价以及计费的具体方式。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广告的不同分类。不同的广告分类在计费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广告主要分为“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两大类。

品牌广告

品牌广告的目的在于塑造品牌形象,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并最终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相较于效果广告,它更加注重对用户的长期影响,追求品牌的曝光及用户的触达。通常,APP开屏广告属于品牌广告的范畴,其具体样式已在图中展示。

效果广告

效果广告,也称为流量竞价广告,是一种以效果为基础的广告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广告主只需为可衡量的结果付费。效果广告更加关注的是广告能够为广告主带来的用户转化或销量,旨在实现转化效果的广告形式,其具体样式已在图中呈现。

对于“品牌广告”与“竞价广告”,都有相应的广告主出价方式和最终的计费方式。

品牌广告出价方式

常见的品牌广告出价方式包括CPT和GD两种。

  • CPT(Cost per time):以曝光时间为计费标准,涵盖整个广告时段内的费用,其溢价相对较高。
  • GD(Guaranteed delivery):以担保方式进行投放,通过与广告平台合作,以约定好的价格保障广告投放量达到预定要求。这种方式同样具有较高的溢价,并保障了高质量的流量触达。

效果广告出价方式

相较于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的出价方式更为丰富。

  • 常见的计费方式:包括CPM、CPC、CPA、CPS、CPP等。下面我们将对其中常见的几种进行详细解释。

出价与计费解析

在效果广告中,出价方式和计费方式紧密相连。例如,CPM(千次展现计费)、CPC(点击计费)和CPA(行动或转化计费)等都是常见的计费方式。特别地,oCPM和oCPC中加入了“o”,这代表了优化的意思。这是因为对于CPA等计费方式而言,既作为出价方式也作为付费方式。为了更公平地评估和计费,引入了优化的CPX计费方式。

eCPM与定价规则

在多个广告主同时出价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下发哪条广告?这时就需要用到eCPM(有效的千次展现付费)。eCPM将不同的出价方式转化为千次展现付费方式,从而进行对比和选择。当前主流的定价规则包括GFP、GSP和VCG三种。

定价规则解析

  • GFP(Generalized First Price):按照eCPM排序,选择出价最高的广告进行展示,并以排序第一的广告出价作为计费依据。
  • GSP(Generalized Second Price):同样按照eCPM排序,但选择出价最高的广告进行展示时,却以排序第二的广告出价作为计费依据。
  • VCG(Vickrey-Clarke-Groves)</strong》:这是一种根据赢家获胜后给平台带来的损失进行计费的方式。

注意点

  • 在真实的操作中,为了防止广告主掌握真实价格并提高流量竞争的激烈程度,会加入一个delta变量来调整真实价格。
  • 这种做法借鉴了心理学的博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