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其三

若在杜诗的海洋中寻觅最精巧的篇章,虽见仁见智,难以决出高下;但若要挑选那首最为朴实无华的,那无疑非《羌村》莫属。这首诗达到了理想的艺术境界,凭借毫不雕琢的写实和真挚的抒情,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西天赤云翻滚,日脚缓缓沉入平地之下,这便是《羌村》开篇的壮阔景象。柴门被鸟雀的鸣叫所喧闹,归家的客人千里迢迢,带来了何等的惊奇与感动。

妻孥惊讶我的归来,惊定之后仍需拭去激动的泪痕。杜甫的这次归家,仿佛是从生死边缘挣脱,显得格外反常。他本该是已死之人,却奇迹般地站在了羌村的老家门前。

五百多年后,文天祥的遭遇与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指南录后序》中,他以二十二个“死”字描绘了自己身处险境、生死一线的境遇。若杜甫能读到此书,恐怕也会为之动容。

杜甫的归家,仿佛是上天庇佑的结果,祖上积德的回报。他的出现如“不速之主”,给羌村带来了意外的喜庆。天象仿佛也为他营造仪式感,赤云西卷,日脚平地,预示着这位归客的到来。

读者可以想象那样的场景:在红云的映衬下,阳光斜射地面,诗人踏着乡间小路回家,门口的鸟雀喧闹不已。这两句诗朴实无华,却能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和故事感。等待这位归客的,将是怎样的情感交织?

归家的杜甫面对的是反常的情景和反常的反应。妻子和仆人见到他,第一反应是诧异:你竟然还活着?这种诧怪的情感背后,是杜甫一路经历的九死一生的故事。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杜甫的生存经历是何等的艰难。

但无论如何,杜甫终究是回来了。面对死而复生的丈夫,妻子无法用悲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只能擦着眼泪,默默相对。诗人也长叹世道纷乱,生还实属偶然。

这个场景传开后,邻里街坊纷纷闻风而来,不忍打扰这对夫妻的重逢,于是纷纷趴在墙头观看。他们或许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心中充满了向往、嫉妒,但更多的应该是祝福吧。

夜深人静时,夫妻二人依然秉烛而坐,默默无言,“相对如梦寐”。这两句诗对人情的刻画真挚动人,被后世反复化用。在狂喜、怀疑和悲叹中,他们坐到天明,归家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