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光辉作文

人们普遍认为,清代著名的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所谓的“讽刺小说”,其主要讽刺的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人性的扭曲。这种印象在《范进中举》被选入中学教材后,更是深入人心。这本书确实生动地描绘了许多旧时读书人的形象,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如果我们仅仅用“讽刺”来解读这本书和书中的人物,那就太片面了。这样的解读方式,反而显得我们自己被某种固定的思维所。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儒林外史》中一位令人感动的角色——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名静纯上,是处州人。尽管他多年考科举未中,以编写八股文选为业,生活清苦,但他却有着一颗热忱的心。他对素昧平生的“朋友”蘧公孙慷慨解囊,对洪憨仙虽受骗但仍为他装殓送殡,对落魄书生匡超人更是倾注了真挚的关怀。这些君子行为虽非惊天动地,但却如清风明月般温暖人心。

马二先生见一个少年衣衫褴褛,却勤学不辍,心中甚是怜悯。一番交谈后,发现这少年叫匡超人,因家境贫寒而辍学。马二先生不仅请他共进晚餐,还慷慨解囊资助他回家的路费,并细心的指导他如何继续努力读书上进。

马二先生的行为,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古话:“人非圣贤,孰能无情?”他虽然自己生活清苦,但对别人的帮助却毫不吝啬。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匡超人的帮助,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

在当今社会,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二先生身上所展现的人性光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坚持高考、成功考取大学的励志故事,还是谆谆教导学生为未来发展努力的场景,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马二先生对匡超人的劝学之言,虽然看似“俗气”,却折他光明磊落的一片诚心。

遗憾的是,总有一些读者能读出一些“科举”、“八股”的来。对此我想说,这些读者可能被固化的思维所而不自知。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盲目跟从所谓的“标准答案”,才是更为可悲的。

鲁迅先生在《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书中既有对士林丑态的讽刺,也有像马二先生这样的正直博学之士的赞美。而那些盲目品评书中人物为“迂腐”、“受科举”的人,我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

马二先生的形象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从古至今无数坚守情怀、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虽身处寒酸之中,却光芒四射。他的人性光辉不仅在当时引人注目,更对我们今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性的巨著。而马二先生就是这部巨著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