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鱼油成分与新鲜度的深度解析
鱼油,因其富含EPA和DHA这两种特殊的脂肪酸而备受关注,具有降血脂的效用。这些脂肪酸的实际含量究竟如何呢?
油脂在鱼油中若发生酸败变质,将会产生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成分。如何判断哪款鱼油更为新鲜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2020年,一份权威的消费者报告对市场上热销的11款鱼油产品进行了检测与评估,为大家带来了第一期的鱼油测评报告。
一、DHA和EPA——鱼油中的功效成分
这两者是鱼油降血脂功效的关键所在。检测发现,某些知名品牌的鱼油,如康恩贝、康富来、修正以及中粮可益康,其EPA和DHA的实测总含量往往只有宣称值的约50%。这意味着其降血脂的功效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
二、过氧化值与酸价——衡量鱼油新鲜度的标准
过高的过氧化值或酸价意味着鱼油可能已经酸败变质,从而影响健康。报告指出,健安喜的酸价达到了1.7mg/g,已超过行业推荐标准《SC/T 3503-2000(多烯鱼油制品)》的限量值(≤1.0 mg/g),提示其可能已经不新鲜或已酸败。
鱼油作为食物中的一种,常被提及用于预防高血脂症或调节身体血脂水平。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鱼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这两种脂肪酸在理论上能与血液中的胆固醇结合,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血栓形成并调节血脂水平。EPA和DHA的含量直接关系到鱼油的功效。
目前鱼油类产品尚未有明确的标准进行监管,仅有的水产行业推荐标准对市售鱼油的DHA和EPA含量提出了最低要求。尽管如此,某些品牌的鱼油产品如Swisse、澳佳宝、善存和汤臣倍健的DHA实测含量却轻微低于各自的宣称值。
更令人担忧的是,康恩贝、康富来、修正和中粮可益康这四个品牌的鱼油EPA和DHA实测含量远低于宣称值。若从EPA+DHA的总含量来看,这些品牌的实际含量缺斤少两高达50%左右。这已远非测试误差所能解释,很可能涉及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或数据。
按照《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标签应真实、准确。但这些品牌的做人质疑其是否存在数据或虚假宣传的行为。我们已向这些品牌发去知会函询问,但至今尚未收到回复。
由于这些品牌采用各自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我们难以仅凭此判断其产品质量。实际含量与标称值之间的巨大差距无疑了某些企业在制定标准时的轻率态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鱼油产品的实际含量“缩水”意味着其功效可能会打折扣甚至没有效果。而选购时除了关注功效成分外,鱼油的新鲜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放久的油脂可能产生“油溢味”或“哈喇味”,表明其可能已不新鲜或酸败。
在食品学上,过氧化值和酸价是衡量鱼油新鲜度的重要指标。而根据水产行业标准《SC/T 3503-2000(多烯鱼油制品)》,鱼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有明确的限值要求。虽然本次检测的11款鱼油过氧化值都在限值内,但健安喜的酸价却超标,提示其可能已酸败变质。
除了健安喜外,其他品牌的鱼油酸价都在标准之内。各品牌之间新鲜度仍存在差异。综合酸价和过氧化值两个指标看,美澳健的新鲜度指数最高,而修正则相对较低,这说明不同鱼油产品的精炼工艺确实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