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在时尚的脉络中,街头潮牌曾一度成为的标志,如今其境况却引起了诸多讨论。有些声音指出,街头的潮牌生命似乎已步入黄昏,伴随着Stüssy、Supreme等被财团收购的现实,Off-White创始人Virgil Abloh的自我批判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实。
Virgil Abloh曾经大胆,“街头服饰离死不远了”。在他看来,当前市面上的T恤、卫衣和运动鞋已经足够多,而未来的潮流风向标可能会转向古着Vintage。这一点,在现实的市场中,逐渐显现出来。
曾风光无限的Off-White,如今在市场逐渐式微。关店的消息不断传出,而其策略也转向了奥特莱斯店铺和折扣专区的开设。在Virgil Abloh离世后,Off-White的灵魂缺失成为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业绩下滑,联名设计鞋款成为绝唱,很少再有惊世之作。
不仅是Off-White,许多曾经的知名欧美街头潮牌都面临着相似的命运。他们的命运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走向了式微。这背后反映的,是潮牌面临的通病——缺乏灵魂人物。而今的奢侈品市场,也开始逐渐去街头化。
Virgil Abloh在Off-White的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独特理念,通过挪用、重复、组合等手法,用引号制造形式感,用减速带图案符号化抓消费者注意力。他的设计让Off-White在短时间内风靡全球,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争议。
在Virgil Abloh去世后,LVMH集团接手了Off-White,但并未能扭转其下滑的态势。从Farfetch的经营困境到NGG的许可协议到期问题,Off-White的背后是一盘不稳定的棋局。
对于街头潮牌的未来,业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随着整体消费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审美的转变,街头潮牌已经难以再翻身。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只要能够找到新的营销策略和商业运作模式,仍有救赎的可能。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街头潮牌本身在潮流文化中的定位。它们大多是为了表达品牌文化、情绪和主理人的态度而创立的。其出发点并非商业化,但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面临供应链、市场等各种问题。如何在保持街头属性和商业成功之间找到平衡,是街头潮牌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国内市场,虽然出现了一些接近国际水准的优秀潮牌案例,但街头文化在本质上是没有基因的。这无疑增加了国内街头潮牌的挑战。无论路上如何遭遇风雨洗礼,潮人们对于潮流的热爱和追求从未退却。
街头潮牌的未来仍然充满变数。它们需要在商业化与街头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同时也要应对各种外部挑战。而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潮流如何变化,重要的是保持对潮流文化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