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语爱好者中,有一种现象引人注目。他们倾向于将使用谐音字的行为视为正统,甚至会深入研究一些极为罕见的生僻字,甚至有时会自行创造新的字,将其称为粤语特有的字。虽然这些守旧的学者在维护方言传统的初衷上是值得体谅的,但是他们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这股中,掺杂着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他们借保护方言之名,实则意图制造。这些人往往是某些极端团体的成员,他们打着保护方言的旗号,声称粤语是正宗的汉语(注),同时贬低普通话和汉字的价傎。
让我们看一个配图中的例子,“返”字。在粤语口语中,这个字通常被读作某个谐音,意味着“回”。但实际上,它本意是“回”。即使你知道了这个字的发音并试图通过谐音去理解它的意思,仍然需要在你脑海中转换一下。如粤语中的“返工”,它实际上是“上班”的意思,而非字面上的“回去工作”。再如一个现实中常见的例子,“D”这个英语字母的发音在粤语中与一个常用词发音相似,因此经常被使用。那么请问,这英语字母也属于所谓的“粤语字”吗?
正规的文字和汉字应该具有普遍性,无论使用何种口音或方言发音,都能理解字的本意。而谐音字的“文化”,则显得较为特殊。需要使用某种方言的发音去解读那些字,然后才能在心中翻译成真正的汉字本意。这不仅在粤语区存在,其他地方如四川、上海等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侬好”,这两字在粤语中又作何解呢?
再说一句,香的中文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与日常过多使用口语有关。正式的文字是雅语,是文化水平的体现。识字、认识字才是文化人的基本素养。那些只会说不会写的,难免会被人看作是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