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倪潮汕话怎么念

同村的佳媚姐,年龄大我一岁,虽学历不高,却展现出非凡的魄力和决心。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城区开设了一家生意兴隆的茶室。几次热情的邀请下,五一期间,我特地前往她的茶室,一边品茶一边叙旧。

佳媚姐以熟练的茶道展示了我平常未曾注意的一面。她用热水仔细冲洗茶具,再用茶荷将适量的西湖龙井和白毫银针拨入茶壶或茶杯中。她泡茶的手法娴熟优雅,时而高冲使茶叶在水中翻滚,时而低斟避免茶汤溅出和茶香散失。我不禁对她精湛的茶道技艺感到惊叹。

在品茶之际,佳媚姐谈到了我与母亲之间的联系。她提到我外公是一位以“挂着茶壶讲三国”而闻名乡里的故事人物,因为我母亲对茶的热爱,她甚至为我母亲取了“阿茶”的小名。这让我耳目一新,因为我虽然知道母亲的小名,但从未想过这其中还有如此深厚的渊源。

随着谈话的深入,我的思绪不禁飘向远方。回忆中,母亲因为听信老茶叶可以明目的说法,自己粘贴茶叶在眼睛上,结果导致严重的发炎,最后住院一个月才康复。这个趣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也让我对母亲的茶缘有了更深的理解。

母亲姓倪,是贺溪倪氏族谱中的瑞字辈,所以她的全名是倪瑞花。尽管这个名字鲜少被人提及,大家更习惯称她为“阿茶”。就像母亲的称呼一样,虽然普通却亲切。但母亲的家世并不普通,贺溪倪氏家族自文载公随宋室南渡迁居江南以来,一直耕读传家,声名远扬。尤其在晚明清初,倪氏家族更是涌现出包括户部尚书倪元璐在内的一门五进士的辉煌。

我认为将母亲比作金茶花或十八学士这样的名贵花卉并不符合事实。在我看来,母亲并没有出众的才华或远大的眼光。她曾错失扩大企业继续创业的良机,甚至在手工活上也不如大多数农村妇女。每年过年时,我奶奶或外婆总是来帮忙完成需要精细技术的活儿,如包粽子、裹团子、折佛纸等。就连日常琐事如钉纽扣、穿针线等,她也并不擅长。我对她的失望和轻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加深。

佳媚姐的泡茶技艺让我重新思考母亲的特质。她左手持茶壶盖,右手三指扣住紫砂壶柄,恰到好处地提起壶身,琥珀色的茶水如银河落九天般注入我的玻璃茶杯。碧绿的龙井茶叶在茶水中翻滚沉浮,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一幕让我回想起母亲的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母亲的出身虽好,却未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她的大舅舅因时代变迁错失了考大学的机会,让外公外婆失望不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母亲不得不放弃读书,从事并不擅长的农活。她始终保持对文化历史的好奇和热情,这在农村妇女中绝无仅有。正如日本茶圣千利休对茶的判断,“上粗相,下律仪”,母亲的人生哲学完全符合上等茶的品评标准。她的平淡、不求奢华、粗糙的人生哲学也许正是我应该学习的。

我对母亲的误解如今看来只是因为她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工作来争取更多关注而感到羞愧。她虽然不擅长交际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来争取利益和资源但她始终默默付出努力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这种精神与眼前的茶叶一样值得尊敬和赞美。母亲的朴实无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和感激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机遇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品茶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母亲的茶道精神那是一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也是一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像茶一样让人陶醉回味无穷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