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让我们共同开启黛玉入贾府的故事篇章。从这一刻起,红楼梦中的精彩剧情才算正式展开。甲戌本的批语指出:“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迥异。”的确,不仅叙述风格有了显著的提升,文笔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前两回的文字虽然流畅,但并未展现出曹雪芹的惊人才华。而黛玉进府这一章节,可谓是曹雪芹才华的初次展现。不,不仅仅是展现,更是如恐怖般的惊艳。其细节丰富、下笔精准、刻画生动,仿佛整个文学史都无法找到与之相媲美的文字。
但如果您仅仅捧着第三回去夸赞老曹,他会哈哈大笑,拍拍你的肩膀,说:“小家伙,你再往后看,看看我写的秦可卿出殡、贾元春省亲、清虚观打醮、芦雪广联诗、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夜宴……相比起来,黛玉进府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哈哈,虽为玩笑,但当真谈到那些回目时,我恐怕真的词穷。以后的事以后再烦恼吧。今天,我们先不提及情节与人物,一同陪伴林黛玉,走她这一天的行程。
详细描绘一个人的行动路线和途中见闻,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文字不同于影像,在表达空间位置、场景转换、人与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时,文字往往难以做到直观而有力。如果作者笔力不够,或者思路不清晰,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迷失方向,让读者也感到困惑。很多作者选择避而不写,或者一笔带过,让读者知道角色移动了位置即可。小说嘛,主要还是讲故事为主,并不是画地图。但曹雪芹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要给你画地图,还要描绘人物、景色、装饰和摆设。通过他的笔触,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人物和景物的贾府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就好像林黛玉拿着手机开着直播,真的带我们走进了荣国府。
能将黛玉的几次行程写得如此繁而不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曹雪芹显然不甘于此。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要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埋下伏笔。他的笔锋所到之处,真的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
这一天,黛玉登岸,乘坐荣国府为她准备的轿子。她从纱窗往外瞧了一瞧,看到了的繁华盛景,但具体的繁华方式并未详述。作为贵族大的黛玉,自从进入府后,就深居简出。街市上的繁华热闹,与她并无太大关联。
走了一会儿,先路过宁国府,看到了全府上下最干净的东西——两个石狮子。匾额上写着“敕造宁国府”。这里的批语提到“先写宁府,这是由东向西而来”。宁国公是哥哥,荣国公是弟弟,因此从长幼顺序上来说,宁国府的地位要稍高于荣国府。古代以东为贵,所以宁府在东,荣府在西。
接着到了荣国府的正门。正门一般是不开的,除非有大事或来贵宾才会开正门。所以黛玉进入了西边的角门,轿夫抬着轿子走了一段距离后放下轿子。之前的路程都是由婆子和黛玉带来的下人们坐轿子。但从这里开始,仆人们就不能再坐轿子了,他们需要下轿伺候黛玉。黛玉仍然需要继续坐轿子,换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小厮来抬轿子,走到垂花门前再放下轿子开始步行。
垂花门是户外的重要门户,装饰华丽醒目。它的檐柱不落地悬挂在房檐下被称为垂柱上面雕刻着莲叶花朵等花纹所以叫垂花门它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门指的是最外面的门比如刚才进来的那个角门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这之内就是家里人生活起居的内院所以外人是不能随便出入垂花门的包括家里的男仆小厮也不能轻易进入
进了垂花门里面是一个抄手游廊就是两侧有廊道抄手游廊的两侧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既有装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