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以下这些话语,是否也能引起您的共鸣?或者是您也有想要表达的想法?
本文内容摘自「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公众号文章,作者邓子平。经数字化企业授权发布。
1. 技术短期内容易被高估,长期则容易被低估。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高薪聘请软件工程师后,一旦产品上线,却开始裁人。
2. 软件工程师需快速提高C++水平,在工作开始后的1-2年尤为关键。之后,应注重设计和业务而非单纯提高C++技能。
3. 追求代码简洁为上。让代码变复杂很容易,但让代码变简单则是一项挑战。会有代码评审、敏捷开发、结对编程、极限编程等各种方法。
4. 每个软件工程师的晋升之路都必经轻代码、重设计这一阶段。
5. 无需在会议上重复讨论可以百度查询的内容。
6. 绝大多数软件工程师不需要自己写算法。而是在理解已有算法的基础上,应用于业务场景。
7. 设计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代码规范。
8. 对于工业软件领域,期待一年出产品,三年比肩国外同类是不现实的。请尊重这个行业。
9. 一位超级程序员能顶五位普通软件工程师,我本人有切身体验,这种人才可遇不可求。
10. “工业软件”是一个整体,不要将其拆分。
11. 如果代码拿来就能出产品,那么工业软件大厂的数量应该乘以10。
12. 接下来的10-20年,是国内工业软件高速发展时期。出现类似DASSAULT、ANSYS、Siemens这样的公司是大趋势。
13. 工业软件领域,开源和商用是两个独立的生态链。
14. 工业软件的底层技术变化不大,变的只是上层应用。早期的仿真软件安装包很小,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十个G。想了解工业软件底层内容,建议多关注公众号文章,书本上通常不会介绍。
15. 互联网大厂在工业软件方面缺乏积累、人才和动力。
16. 工业软件代理本身没问题,属于商务范畴。但要避免一些公司套着“自主研发”的皮,实际做着代理的事,坑甲方、坑投资、坑。在这里提醒大家,希望行业更加规范。
17. 工业软件领域的人才缺口非常大,而不是一般的缺乏。
18. Techsoft3d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普及知识产权意识,才能让软件技术产品成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推动整个工业软件科技的发展。
19. ACIS和ANSYS发音相似,但两者是不同的东西,需要注意区分。
20. 工业软件在国内是朝阳行业,但风口期和窗口期只有这几年。
21. 工业软件研发,35岁只是起点。
22. 最近几年,“卡脖子”思维盛行,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在某些领域,卡脖子技术有其特点,比如技术门槛高、投入资金多、研发耗时费力等。简单的事情并不需要过分强调这一点。此外也要注意:在某些行业内卡脖子技术并不是真实需求的反映或实际操作的反映而已并不是真的需要做不出来只能通过购买解决保密专利核心技术点多也不是做不出来在行业内拥有垄断地位并且其他的科技同样有这样的现象二三个人很难做出好的产品这是行业特点决定的单独开发前沿或专利技术模块除外低端的市场不是理由而是应该成为向高端进发的动力要避免闭门造车要积极融入全球生态成功于商业模式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和想法也值得分享和思考如全球工业软件行业的垄断趋势工业软件的评估方法国内软件价格高昂的问题开源软件的合规性问题技术断供的影响仿真软件的云端化趋势等等总之这些话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以推动工业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