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介绍

上周的世界读书日,媳妇建议我阅读《书语者》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希望我能结合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谈对阅读的看法。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我仔细研读了书中的内容,深受启发。甚至在去打球的时候,心里还回味着书中的点滴,思考着如何引导媳妇和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后,我发现我的阅读时间、地点以及习惯与书中描述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一:阅读的时间和地点总是那么一个特定的时刻和场所。

无论是在睡觉前、乘车途中、运动间隙,还是在某些无聊的会议上,我都会抽出片刻时间进行阅读。我注意到自己常常阅读的是或电子文章,这对眼睛的伤害很大。

回想起刚上班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实习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因此拥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我曾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重温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尽管在上学期间已经读过多次。间隙,我会看《拍案惊奇》系列;在火车和飞机上,我会读《的葬礼》;出差时,我也曾尝试阅读《凡尔登湖》,可惜没能坚持读完。

这些名著和古代文学只是为了证明我也读过一些知名小说,以免显得自己过于平庸。但实际上,我更多的阅读是在手机或平板上完成的。我曾在吃饭、工作间隙、等车或乘车时,甚至在上厕所的时候,阅读了大量的网络小说。这些网络小说的阅读量绝对超过了千万字。《斗罗》、《邪神传说》、《小兵传奇》、《最后一颗留给我》等等,这些都是我阅读过的作品。

相似之处二:阅读的自由性。

我一直认为阅读网络小说或者随时随地阅读是一种不够专注的行为,但我又无法自拔地沉迷于其中。当我遇到一本有趣的小说时,我会完全沉浸其中。

例如,看过电视剧《琅琊榜》后,我会在晚上一口气读完原著小说。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的名义》、《肖申克的救赎》等作品上。我阅读的书目五花八门,既有国内外名著、网络小说,也有各类学习或管理类的书籍。所有能吸引我阅读的书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至少有一点能够引起我的兴趣。可能是作者的其他作品、书中的观点与我的思想产生共鸣,或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能够帮助我提升能力。而对于那些我无法产生兴趣的书籍,即使它们是非常好的作品,我也可能无法读下去。就像对于《凡尔登湖》,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因为我无法与作者和书籍产生共鸣。遇到这样的书籍,我会选择放弃。

还有一个相似之处是重复阅读。对于喜欢的书籍,我会反复阅读,有时会从头到尾再读一遍,有时只会挑选一些经典或精彩的章节来读。尽管重复阅读的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加深对书籍的印象、寻找之前读书时的心境、在书中寻找新的感悟。

不同之处:书籍的“形式”。

如我前面所说,我更多的是阅读。这并不是一种推荐的阅读方式。我建议大家更多地阅读纸质书,去感受书的厚度、闻书的墨香、听翻书的声音,体验用手指触摸书的感觉。

对于成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阅读纸质书可以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频繁使用手机或电子设备阅读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孩子不会理解你是在用手机工作还是娱乐,他们只会认为大人们总是在使用电子设备而忽视他们。建议大人们多读书、少看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与孩子一起阅读时,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榜样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