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过年的风俗简笔画

评儿童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爱为光,梦想照进童心世界

——作者:罗洋洋

合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儿童剧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儿童审美素养的提升、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温润以及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发具有显著价值。宜宾话剧团创排的儿童音乐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便是这样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本剧通过独特的剧情设计、梦幻的舞台展现以及多元的主题表达,丰富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以爱为光,引领孩子们化茧成梦。

《来自陌生月亮的信》以奇妙梦幻的演绎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心世界。一封来自大山深处的信,满载着阿措罗布的期待,跨越万水千山,历经时光流转,最终被方月亮发现。两个孩子的奇妙相遇,共同开启了一段关于生命、成长与梦想的奇幻旅程。本剧以细腻梦幻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思考的动人故事,透过儿童的眼光,展现了当代儿童的生活情境和认知状态。

在表现方式上,本剧避免了传统生硬的说教,采用“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通过细腻生动的情节和栩栩如生的角色,自然传递关于真善美的主题。本剧将儿童在家庭、学校等日常场景的日常生活搬上了舞台,真实再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儿童成长的疑惑与烦恼。在情节、人物和舞台等方面挖掘新意,精心打磨,将现实关照与童趣表达巧妙结合,体现了对当代儿童的想象力的尊重。

除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来自陌生月亮的信》还创造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梦幻童话世界。主人公方月亮是一个小“幻想家”,他的世界充满了童真与趣味。玩偶、家具等日常物件都被赋予了生命,与这些小伙伴一起,他开了一家“月亮梦想公司”,用“超能力”拯救世界。这种夸张却自然的拟人化表演既符合儿童剧的幽默特点,又为剧情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

《来自陌生月亮的信》还是一部多元融合的艺术品。它不仅是一场讲述故事的活动,更是一场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的沉浸式艺术交流。本剧借助高科技手段和多媒体影像技术,构建沉浸式的舞台美学空间,表现情节在与儿童视角的对照,山村与城市的空间转换,以及梦境与现实的虚实交错。

舞美设计妙趣横生,色彩明亮鲜艳,如同稚趣又夸张的儿童画;音乐随着剧情节奏变换,时而舒缓如流水,时而激昂似击鼓,烘托出奇幻风格;同时融入彝族传统乐器演奏,让观众领略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演员与孩子们的互动环节增强了观众的沉浸体验,让孩子们不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提高了他们对剧本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作为一部以关注艾滋携带儿童为背景创作的儿童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以深刻的社会问题为背景,大胆设定代表边缘化的角色——携带病毒的彝族女孩阿措罗布。用艺术的力量传递爱与理解,让观众们关注、关怀和鼓励那些生活在大众目光之外的孩子。本剧以“”比喻生命中的“不完美”,告诉孩子们如何认识、应对和接纳成长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敢自信地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来自陌生月亮的信》是一部真正为孩子创作的精品剧作,以细腻的情感、飞扬的想象力和博大的情怀为孩子们编织一场场充满爱与光的梦。在孩子们成长的蜕变之旅中,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作品来引领他们不惧破茧,勇敢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