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苦行僧?苦行僧必须经受许多常人认为是痛苦难耐的考验,比如长时间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行走在的木炭之上,忍受酷热和严寒的折磨,以此锻炼自身的忍耐力和毅力。虽然这种方式确实能够培养孩子的坚韧意志,磨练孩子的毅力,但我不禁要问,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幸福感还存在吗?进行的学习,真的是孩子们所需要和渴望的吗?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便面临着各种兴趣班、补课班、特长班的压力。一旦违背父母的意愿,便会受到惩罚。有些父母甚至用“不要辜负我们的辛苦”这样的话语来对孩子进行道德。他们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和愿望强加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让孩子走上一条漫长而无期的苦行僧之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任何幸福感。
如今,孩子们有太多不幸福的理由。奥数热、琴棋书画样样要学,从小学到高考,“名校”二字成为父母永恒的追求。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大好的童年就在这样的压力下度过,何谈幸福?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当看到他那稚嫩的小脸,我总会心生疑惑:孩子,你将来会不会成为学习路上的苦行僧?或者更应该问问社会、家长、老师:你们想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苦行僧吗?孩子还只是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但许多家长已经为他报了无数的课外班。在课外班的名字中,我听到了诸如专注力培养课、绘画课、英语课、舞蹈课、围棋课等等。我并不否认课外学习班的重要性,但当这些课程被过度施加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时,我们真的要考虑这是否对孩子好吗?我认为,在这个年纪,“玩”才是最重要的。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才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我每天都会问孩子一句:你今天开心吗?我希望孩子能够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我的孩子活泼健康,充满幸福感,并且他敢于向别人表达和传递这种幸福感。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他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拒绝让孩子成为学习路上的苦行僧,让孩子感受到幸福感。幸福感比成绩更重要,而道德和品格的健全则是幸福感的源泉。许多父母在努力保护孩子的幸福感时,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修养,往往适得其反,成为孩子幸福感的魁祸首。有些家长和老师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品格培养和内心需求。如果为了追求成绩而让孩子失去幸福感,孩子的人生将会充满阴霾。
现在我有幸成为一名语文学科的编辑,我深感在教育行业工作需要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我意识到教育孩子时需要有同理心,尊重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学习不好并不代表孩子不努力,我们需要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并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帮助他们发展。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编辑,我也在努力让我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精准和综合化。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能够帮助孩子们减轻课业的负担,让他们能够摆脱繁重的课外班压力。我更希望我所工作的教育平台能够让这一代孩子摆脱苦行僧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学习者。
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们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中的苦行僧。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幸福感!让我们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和幸福的教育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