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形象特点写作文600

在阅读了《觉醒年代》后,对于剧中的后颈之处深受震撼。回想起曾经看过的鲁迅先生所著的《藤野先生》一文,不禁思绪万千,感慨颇多。

关于老师的话题,我有着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在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历程中,我遇到过不少老师。但说实话,真正让我深感钦佩的老师并不多(大学的乔老师除外)。许多老师往往更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批评和奚落,而对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则往往视而不见。虽然我在读书期间并未得到老师的过多关注,但也没受到严厉的批评。或许是因为我本质上还是个听话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顶尖的,但也没给老师惹什么麻烦。

我的这些老师,似乎只是把“老师”当作一个普通的职业,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除了班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学生,其他科目的老师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有时我会想,是否有些老师一学年下来,连班上的学生都认不全。

我对老师总是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这也是为何许多朋友因为教师职业的稳定性而选择考取教师资格证,而我却对此避之不及的原因。我并非讨厌个别老师,而是对教育行业中的某些现象和态度感到失望。我一直认为,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品性,最好不要从事这一神圣的职业。我自感没有那个能力,在言行和学识方面无法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引导,因此不愿“误人子弟”。

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老师们确实做得无可挑剔。但在行为引导方面,我却不能认同。有些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而对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却漠不关心,甚至会用一些刺耳的言语进行奚落。或许有些老师觉得这只是随便说说,时过境迁后自己都不会记得。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话语对于处于青春敏感期的学生来说,杀伤力有多大。还有一些老师势利眼,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另眼相待,对家庭条件不好且成绩差的学生则冷漠对待。甚至有些老师偏好美貌的学生,这其中复杂的心理难以言表。

尽管有人辩解,老师喜欢“好学生”不是很正常吗?谁不喜欢优秀听话的孩子。但我认为,虽然这种倾向可以理解,但作为学生我们必须正视并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智力上的差距。

路遥在《人生》中提到,人生道路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老师的角色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初中时,我经历过一段颓废期,那时受同村好友的描述和班老师的影响,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直到现在,梦见那个老师依然会让我感到不安。这个老师并没有对我进行,只是用语言和态度让我感到难堪。但我自尊心极强,不好的言语会被我无限放大,影响我的情绪和思维。有时我会思考,在我们那个年代,失学率较高,老师的态度是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诚然,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主要因素,但学校老师的态度同样不容忽视。好的老师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充满向上的动力。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的描述让我深感共鸣:“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这让我感动不已,期望现在的学校里也能出现更多的“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