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如何降温与驱蚊
在古代的炎炎夏日,尽管没有现代的空调和电扇,人们依然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应对酷暑。在古代文献《浮山县志》中,就记载过极端高温天气,气温高达四十摄氏度。那么,古人是如何做到降呢?
古代人们利用降温设备来应对高温。大户人家会在厅堂上方安装拉拽式风扇,这种风扇由丫鬟通过拉拽绳子来驱动,大片扇叶转动,带来阵阵凉风。还有手摇式的风扇,类似于现代的手摇鼓风机。更有意思的是,古代还有“空调风扇”,在风扇前摆放冰块,这样送出的风就是凉爽的,这种风扇已经具备了现代空调的功能。除此之外,古代的大宅院还会建立一种“空调”系统——空调井,利用地下凉风吹过井口,为厅堂带来凉意。而最奢华的则是降温亭,通过引导水屋顶,制造人工瀑布,达到降效果。
除了降温设备,古代人们还利用食物来降温。冷饮、冰镇水果和饮料是夏季的热门选择。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人工冰箱——冰鉴,用来冰镇食物和饮料。到了宋代,冷饮已经平民化,开封城里就有一种很畅销的冷饮叫“冰雪冷元子”。元代时,蒙古贵族喜欢在冷饮中加入奶制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奶冰”,这种冷饮甚至被欧洲人所喜爱并带回了欧洲。
那么,古代的冰是从何而来的呢?除了制冰法,还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存冰法。冬天结冰时,人们将冰块储存在地窖里,然后在夏天取出来使用。这种存冰方法从先秦一直使用到国成立后。北方城市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储存冰块,而南方城市则通过进口冰块来满足需求。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商人甚至将北美的冰块贩卖到广东等地。有人可能会疑惑这样做是否,但实际上这是长途航行中的重物压舱的一种有效方法。用冰块压舱比用石头更为经济实用。
除了降温问题外,古代夏天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防蚊灭蚊。蚊子是地球上生存最古老且繁衍最多的生物之一,其携带有许多种病菌能传播疟疾等传染类疾病。对于古人来说防蚊成为夏季一项重要任务。烟熏法是古人最常用的驱蚊方法。燃烧艾草和蒿草能有效驱蚊因为它们散发出来的烟雾和特殊气味能让蚊子退避三舍。在宋朝人们已经制作出了蚊香这是一种基于火绳改进的驱蚊工具并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和改进其原料包括松香粉艾蒿粉粉和硫黄等物质其中的加入令人不禁对其安全性产生疑问但古人在驱蚊路上也颇有成效与创新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和精神体验这才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具体表现之一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利用香囊避蚊法把火绳制作而成的蚊帐则成为了当下运动员们的防蚊法宝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使用至今足以证明其有效性在当时蚊虫叮咬极为严重时甚至引发了寨卡病毒泛滥但运动员们利用老祖宗留下的蚊帐有效地防止了病毒的传播这也再次证明了古人的智慧与发明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奇特的灭蚊方法比如养青蛙和灭蚊灯等奇特的方式在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展示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气质毅力这些优良的文化品质也在文明的长河中绵延不绝。在现代我们更需要继承并发扬这些精神去创新探索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的体现和传播。(本文由王磊所著《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摘编而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