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包围和半包围有什么区别

楷书的结构法则详解

结构,也称为结体、结字,是楷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据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组合规则,对笔画进行艺术构思和处理,搭配组合成美观、端庄的汉字。

书法的结构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和规定性,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在创作和练习过程中严格遵循这些原则和规律。

一、楷书的笔顺规则

笔顺,即写字时笔画书写的先后顺序。笔顺规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法则,书写时必须严格遵守。

1. 先左后右。例如“川”、“位”、“班”等字,需从左至右按顺序书写,违背此序则会导致混乱。

2. 先上后下。如“三”、“思”、“京”等字,应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逐笔逐层书写,这样才能流畅自然。

3. 先横后竖。例如“丰”、“井”、“击”等字,须先写横画,后写竖画。

4. 先横后撇。如“大”、“友”、“历”等字,书写时须先写横画,再写撇画。

5. 先撇后捺。如“人”、“文”、“春”等字,撇画与捺画交叉或左右分开时,应先写撇画,后写捺画。

6. 先外后内。例如“同”、“凤”、“句”等字,应从外到内顺序书写,先写外部结构,再写内部被包围的部分。

7. 先内后外。如“山”、“幽”、“通”等字,则须先写内部的结构部分,再写外部。

8. 先中间后两边。例如“水”、“小”、“承”等字,应先写中间的笔画,再写两边的笔画。

9. 先两边后中间。如“火”、“义”、“半”等字,则需先写两边的笔画,后写中间的笔画。

10. 先“进入”后“封口”。比如“口”、“田”、“国”等四面包围结构的字,要先写左、上、右三方外框笔画,再写框内的部分,最后封口。

还有一些特殊的偏旁笔顺写法,如“车”字旁、“牛”字旁等,需要特别记忆(详见附录及规定汉字笔顺规则)。

二、楷书的结构形式

楷书结构大致可分为四种:独体字结构、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包围式结构。

1. 独体字结构:指笔画较少、没有偏旁部首或其他结构单位组合的字,如“不”、“人”、“平”等。

2. 横式结构:

(1)左右结构:由偏旁和主体两部分左右结合而成。根据偏旁和主体面积的不同,可分为左窄右宽、左右相等、左宽右窄三种结构。在书写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左中右结构:由三个结构单位并排组合而成。在书写时,应注意三个部分都要相应变窄,并注意参差变化,防止结构松散和呆板。

3. 纵式结构:

(1)上下结构:由上下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合而成。根据各部分的高低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在书写时,需注意高矮均等、上下舒展等要点。

(2)上中下结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单位纵向累积而成。在书写时,应注意竖画的压缩调整,以及三部分的宽窄、高矮安排。

4. 包围结构:

(1)半包围结构:指字的两面或三面被某些笔画或单位包住。根据包围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上包下结构、下包上结构、左包右结构、右包左结构四种。在书写时,需注意框内的结构要适度缩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

(2)全包围结构:指框内部分的四面均被包住。根据包围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大四方、小四方、扁四方等类型。在书写时,需注意框的大小适中以及框内部分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