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求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琴韵传奇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动人故事千古传颂,他们的浪漫爱情如琴曲《凤求凰》般流传于世。这首琴歌是司马相如为了卓文君而创作,其美妙的旋律和热烈的歌词迷倒了无数青年男女,成为古琴名曲中的佳作。
《凤求凰》背后的故事:动人的心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从一次宴会上的屏风后偷听开始。当日,司马相如在临邛首富卓王孙的宴会上,以绿绮琴弹奏一曲《凤求凰》,并伴以歌声向卓文君表白。歌声充满了热烈的情感:“我曾遍历天下寻找真爱,如今回到故乡,意外遇见了你。美丽的才女啊,我已经深深爱上了你,你愿意与我比翼吗?”
这个故事在《史记》中有记载,据说卓文君听到歌声后心生欢喜,恐怕错过了这位如意郎君。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派人重赠卓文君的婢女,表达了自己的殷勤之情。
在艺术上,《凤求凰》这首曲子以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求,同时也展现了司马相如非凡的理想与抱负。因为凤凰在古人心目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理想,《礼记礼运》中就有凤凰为鸟中之王的描述。古人也常用凤凰于飞来表达美满的爱情。
后世根据这个故事,不仅传扬了《凤求凰》的曲子,也吸引了许多文人画家前来缅怀。李贺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音乐之美。而司马相如的遗迹也因这段故事太过有名被称为琴台。杜甫在《琴台》一诗中描述了二人的故事和心境。
《凤求凰》的魅力:名士与名琴的完美结合
李白曾写琴诗赞美蜀僧的绿绮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传奇后,绿绮琴因其名气太大,成为了古琴的代表。这张琴是梁王赠送给司马相如的礼物。相如病愈辞官四处游历时,曾到访梁王府。梁王是窦太后的次子,文武双全,战功赫赫,拥有无数财宝和名琴。相如为他作了一首《如玉赋》,得到赞赏后,梁王将绿绮琴赠予他。从此,名士与名琴相伴,琴声不断。
绿绮是我国四大名琴之一,琴身隐约透着幽幽绿色,故名为绿绮,琴内刻着“桐梓合精”的铭文。拥有绿绮是当代文士的梦想,司马相如是凭才华得到这张琴,令人佩服。
《凤求凰》是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创作的琴歌,他第一次公开弹奏便是用的这张绿绮琴。名士、名琴、妙曲的结合,产生了完美的效果,也诞生了《凤求凰》这首千古名曲,成为后世求娶知音与心上人的固定曲目。
《凤求凰》的特点:亦琴亦歌的情感表达
琴歌是古琴艺术的一部分。《琴史》中讲述,古代的弦歌有弹琴配合唱歌的形式,也有作歌配合弹琴的形式。二者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感。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时期,正是琴歌开始流行的汉魏时期。当时的琴家蔡邕在《琴赋》中描述“感激弦歌,一低一昂”。四川出土的汉代弹琴陶俑,也展现了抚琴、张嘴唱歌的模样。
《凤求凰》的成功之处在于琴与歌的完美结合。这首曲子情意绵绵,旋律缠绵跌宕,不扭捏、不矫揉。它演绎着一世又一世女对传奇爱情的艳羡。
《凤求凰》虽然是小曲子,但并不好弹,需要演绎出缠绵深情的效果。其别具一格的浪漫与真情,在于指下的舒缓自如和心中的深情厚意。这首曲子展现了古典之美,是求爱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