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又陌生的怎样说

中新网聚焦通辽:支教老师刚的草原教育情缘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刚老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教室,开始在黑板上挥毫泼墨,讲解一道复杂的函数题。“同学们,这道题目虽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便能够迎刃而解。”他目光温和地扫视着每一位学生,手中的粉笔随着他的讲解在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刚老师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已经度过了四个年头。在2021年9月,53岁的他告别了熟悉的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响应“京蒙合作”的支教号召,踏上了这片辽阔的草原。

初到甘旗卡二中,淳朴的师生情以及学校提供的生活便利让他倍感温暖。作为高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当看到学生们的月考成绩时,他的心中不禁涌起担忧之情。“孩子们的基础太薄弱了,我必须得做点什么。”

刚老师深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分层教学。他重新梳理教材,为不同基础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晚自习时,其他老师都已下班,他却依然坚守在学校,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讲解知识点。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所带的班级数学平均分提高了20多分。

“那些看似深奥的公式和定理,在刚老师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趣,学习起来轻松多了,我也越来越喜欢数学。”学生们纷纷表示,刚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乐趣。

按照规定,刚老师支教一年期满就可以回到北京,然而他却主动申请留下。“看到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渴望我继续教导他们,我实在难以拒绝。”他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让他决定留下来继续为这片草原的孩子们播种希望。

除了教学之外,刚老师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体育特长生李庆在训练中受伤时,他积极鼓励李庆面对困境,并将数学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为李庆制定了一份特殊的“训练表”。他的鼓励和帮助让李庆重新找回了自信,并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刚老师每年都会带着学生前往他的母校北京参加读书节活动。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北京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追求梦想的动力。

在甘旗卡二中,刚老师不仅致力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还经常与青年老师交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为他们答疑解惑。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青年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在教学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其实,这并非刚老师第一次支教。早在2011年,他作为北京市第七批援疆成员之一,在新疆支教两年半。对于教育事业,他感慨地说:“我一直觉得教育是最浪漫的事业,能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支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正确、最无悔的选择。每当看到孩子们通过学习实现梦想时,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如今,刚老师在甘旗卡二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他对这里的一切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表示:“如果学校需要,我会继续留下,为这里的教育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支教生涯,不仅是学生的幸运,更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