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梳理
一、重要概念解析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酸碱性等。
3.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特点是有固定的组成,有特定的化学符号(化学式)。如氧气(O2)、二氧化碳(CO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特定的化学符号。如空气、盐水。
二、重要实验详述
1. 加热碳酸氢铵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蒸发皿中的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NH4HCO3===== NH3↑ + CO2↑ + H2O
【说明】: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置于阴凉处。
2.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水位上升约五分之一。
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导致水的体积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的主要原因有:(1)红磷不足,瓶中的氧气没有完全耗尽;(2)装置的气密性不好(装置会漏气);(3)打开止水夹时装置没有完全冷却。
3. “铜绿”的性质研究
实验内容:“铜绿”与稀盐酸的作用及“铜绿”受热的变化。
实验现象:“铜绿”与稀盐酸反应,绿色固体减少,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绿色;“铜绿”受热,绿色固体逐渐变黑,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实验结论:根据反应现象可得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镁带的性质
描述镁带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颜色、硬度及在空气中燃烧和食醋中的变化。
第二章 知识梳理
一、氧气
1. 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
氧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分解制氧气。具体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说明】略。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二、二氧化碳 1. 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具体内容略) 具体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说明】略。(注: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三、自然界中的水 关于水的组成(通电分解水实验)、净化及自来水的生产流程等知识也略。(注:关于自来水的生产中只有“消毒”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