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葡萄采摘节如约而至,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满怀期待地走进葡萄乐园,沉浸在葡萄的香气和美景之中。采摘活动开始了,师生们一边寻找成熟的葡萄,一边体验采摘的乐趣。
教师们分组带领学生们亲手体验采摘葡萄的过程,在享受收获的也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学生们还和科学老师一起探究采摘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例如:能否利用智能机器人管理葡萄树?高处的葡萄该如何采摘?如何妥善处理吃不完的葡萄?学生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了各种有趣的机器,如葡萄种植采摘一体机、太阳能自动采摘机等等。这些大胆的设想虽然没有实际制作出来,但却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科学创新精神。
采摘结束后,学生们在分享葡萄的过程中学会了感恩。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在品尝老师分给她的葡萄时,感受到了劳动成果的甜美。她怯生生地问:“孙校长,我可以把葡萄带回家和妈妈一起分享吗?”孙校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并额外赠送了一串葡萄作为奖励。看到这一幕,孙校长感慨万分:这就是劳动教育中融入德育的效果啊!
葡萄采摘节过后,学校了一系列与葡萄相关的创客活动。学生们通过调查葡萄的营养价值,参加葡萄创意科幻画、葡萄科学实验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关于葡萄的科学知识。在学校的葡萄实验室里,学生们还开展了自制葡萄果蔬汁的实践活动。他们使用葡萄汁与各种蔬菜进行搭配,探索自己喜欢的口味。他们发现,混合了蔬菜的葡萄汁更受欢迎,尤其是葡萄与西红柿混合的果蔬汁最受欢迎。
为了表达对葡萄果实的赞美,学生们还利用彩陶、剪纸、创意书签等多种形式表现葡萄元素,于是葡萄卡通形象“小葡”和“小萄”应运而生。学生们还制作了葡萄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在教师节等节日用来表达敬意,也可以赠送给来访的客人。
在葡萄乐园里,主要种植了夏黑葡萄、鲜食葡萄摩尔多瓦以及酿酒葡萄赤霞珠。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糖度检测仪等工具检测了这三种葡萄的含糖量、pH值以及钙、镁、锌等元素的含量。在交流互动中,学生们通过实践调研和操作分析的方式获得了科学数据,直观地感受到了葡萄果实的营养价值。活动的尾声,学生们带着对葡萄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如“葡萄的DNA是什么样的”、“葡萄糖是如何提取的”,遨游在科学探究的海洋中。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劳动技能,更是一种全方面的教育。学校通过葡萄园这一劳动教育载体,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探究、创新,从而全面认识劳动的价值。学校从传统的“葡萄树日常管理”走向“科技管理”,并最终发展到“智能管理”,让学生亲身参与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完整过程。这一教育设计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
此文发表于《教师报》2021年11月17日第7版,作者为孙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