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76岁老父是农民中的一员,他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虽然已到暮年,但他仍是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他的面容黝黑,皮肤粗糙,脚步显得有些拖拉,身体褶皱,尽显岁月的痕迹。看到这一切,我深感时光的无情和残酷,父亲真的老了。
村里人常说,干活是活动筋骨的方式,不能一歇下来就放松。父亲深信这一点,每天依然忙碌于家中的田地。幸运的是,现在的农活已经不再那么繁重,许多重体力活已被先进的机器取代。掰、拔麦子等工作,只需在地头等待,机器就会自动完成,父亲只需用三轮电车运输回家。尽管如此,父亲的工作依然辛苦。去年起,他只能在地头等待,百斤的物品已经让他力不从心。想当年,他是一位强壮的劳动力,曾在外销售刀剑等晨练器材,扛几百斤的麻袋犹如轻松自如。
到了收豆子的季节,父亲首先要拔豆秸,再用箩筐背到三轮车上。回家后,母亲负责处理多余的枝叶。然后,他们将豆秸捆成碗口粗的小捆,父亲站在台阶上将这些豆秸捆扔到高达4米的房顶上。这一过程需要借助钢叉来完成。尽管父亲依然努力地进行这些工作,但有时候现实却是残酷的。他站在离房顶不到3米的台阶最高处用力甩出豆秸捆,有时豆秸捆会调皮地擦着房檐跑下来。这一幕让我惊讶,父亲竟然连轻飘飘的豆秸捆也扔不到房顶了。父母相互打趣说:“不服老不行了。”
自从我回家后,父亲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每天早上5点,他就会到地里忙着收豆子。一天早上下起了小雨,母亲虽然嘴里说着不担心,但心里却是焦虑不已。雨越下越大,不见父亲的身影,我也开始担心起来。当听到三轮车的马达声时,我赶忙跑出去看,看见雨中驾车的父亲眉头紧锁,雨丝打在他脸上形成一条条流淌的线条。他费力地将车开到门口,然后熄火下车。他扶着车对母亲低声念叨:“一筐豆秸都背不起来了。”说着,他嘿嘿地笑着,眼泪悄无声息地流出来。母亲望着父亲,眼睛红了:“老了,老了。”他们相视苦笑,眼泪却流个不停。
看到这一切,我的心被深深刺痛。我仿佛看到父亲在雨中用力塞豆秸到筐里,用肩扛起筐,用手拄着地,弓着身体……突然,“扑通”一声,他摔倒在泥地里。雨水淋我,眼泪也流个不停。我对父亲说:“背不动就别背了。”母亲也劝他:“下雨了,豆秸沉了。”父亲全身湿透走进屋中。
母亲抱怨父亲固执己见。然而多年来父亲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生活。他的笑和泪交织在一起流露出与岁月较量的无奈和不屈的精神。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忍不住抽泣我的女儿好奇地问我:“写文章也能写得这么感动吗?”我看着她年轻的面庞思考着如果我能回到她的年纪父母或许就不会失去强壮的体魄了。
我的老父虽然日渐老去但他的坚韧精神却让我深受感动他的笑容和泪水都是他与岁月较量的见证也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的体现。(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化县汤头沟镇中心小学)这篇文章致敬所有平凡而伟大的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和坚韧精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