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年来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动物保护工作的推进,我国的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多,这一变化人们深有体会。
以野猪为例,过去在农村的山林中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但现在,野猪不仅频繁出现在农村,毁坏农作物,还频繁闯入城市,多个省份都报告了野猪滋扰事件。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物进入人类活动区域的现象也愈发频繁。最近,江西抚州的市民杜先生在市区西湖绿洲散步时,发现了一只特殊的动物。它浑身毛茸茸,脸部有黑白斑点的毛发,整体看起来像一只大老鼠。但令人惊奇的是,它长着一个猪一样的鼻子,只是比猪鼻子小一些。而且它的四肢脚趾上还有利爪。杜先生觉得很有趣,便将它带回家。
经过女儿在网上查找资料,确认为一只鼬獾,属于“三有”保护动物,于是杜先生选择了报警。工作人员检查后发现,这只鼬獾非常活跃,没有受伤迹象,符合放生条件,最终被带到野外放生。
鼬獾是一种鼬科、鼬獾属的动物,在我国、印度及一些东南亚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世界自然保护》的评估,鼬獾的濒危程度为“无危”,种展趋势稳定,栖息地连贯,在其主要分布内比较常见。
鼬獾在我国南方尤为常见,如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安徽、江西、福建等省份。但需要注意区分它与猪獾的区别,虽然二者外形相似且都有猪鼻特征,但猪獾脸上的黑白毛发呈条带状间隔分布。
鼬獾的体型介于貂和獾之间,成年后体重在1-1.5千克之间。其颈部粗短,尾巴很长,身上的毛发较杂。主要呈淡灰褐色或棕褐色。鼬獾的前爪特别发达,非常适合挖掘,因此挖洞在其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
鼬獾的最大特点是鼻吻部发达,看起来像长了一个猪鼻子。虽然与其他鼬科动物相比,如狼獾和蜜獾以凶猛善战著称,但鼬獾却较为迟钝。它们胆子较小,战斗力不强,甚至被普通小狗就能轻易赶走。尽管它们行动可能较为迟钝,但巨大的猪鼻却十分实用,除了能够拱开泥土寻找食物外,在行走时还能贴近地面搜索前进。
鼬獾通常栖息在沟谷、河谷、丘陵及山地森林、灌木丛等环境中,有时也会在农田区的土丘、木头堆中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对石缝和的依赖程度很高,通常住在石头缝或自己挖掘的中。虽然擅长挖掘,但它们的“设计”能力并不强,挖出的比较简单,只有一个开口和弯曲或笔直的洞道。
鼬獾是夜行性动物,经常在夜间活动,觅食时间较长达通宵。它们的食性杂,以蚯蚓、虾蟹、泥鳅、昆虫、鱼蛙及一些鼠类为主食。同时它们也会进食植物的根茎和果实。尽管鼬獾长得可爱备受喜爱但在野外生活的它们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它们的往往弥漫着强烈的气味甚至可以说是不爱干净虽然看似可爱但它们身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同时也正因为它们经常在夜间活动昼伏夜出等特征让它们对外界保持着一种神秘感在它们的洞口旁边往往会堆积着一些黑乎乎的粪便那是它们留下的痕迹之一提醒人们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存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