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说话,但真正懂得如何有效沟通的人却并不多。在遇到意见分歧时,如何反驳才能让人信服,而不是成为所谓的“杠精”,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的“反驳金字塔”来构建一个“沟通金字塔”。
Paul Graham在文章How to Disagree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反驳金字塔”,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争议、讨论和反驳从低到高分为7个层次。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具备有效讨论的能力,还常常遇到一些只会表达而不懂交流的人。
这些人在沟通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欲望,而忽略了交流的本质。他们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欠缺,导致所说的话除了制造垃圾信息、他人心情外没有任何意义。对此,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应对呢?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Paul Graham的“反驳金字塔”来构建一个“沟通金字塔”。在这个金字塔中,我们将对话的质量从低到高进行分类,并针对每一层级给出具体的解释和应对方式。
我们需要警惕因人废言的沟通方式。一些人为了口舌之快,不愿意正面面对对方的观点,而是将矛头指向对方的人格或动机。这是一种没有素质的表现,我们应该避免陷入这种无效的沟通方式。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对方用更理性的方式表达观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勉励。
接下来是无由反对的情况。有些人会因为固化思维而拒绝接受与自己信念不符的观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反问对方,揭示其信念的合理性,从而引导对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断章取义也是一种常见的无效沟通方式。一些人会故意曲解对方的观点,以达到攻击的目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沟通时尽量明确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确保对方能够理解我们的意思。我们也要学会辨别对方的观点是否真实,不要被对方的言辞所误导。
简单立论是一种能够提出自己主张的沟通方式,虽然其推理过程可能不够严谨,但它至少能让对方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用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以提高沟通的效果。
当我们进入建设性意见的阶段时,我们已经在有效沟通的范围内了。建设性意见旨在帮助对方完善论证、弥补观点上的缺失。在提出建设性意见时,我们应该保持友好、正面的态度,避免引起对方的反感。我们也要学会分辨哪些意见是真正有建设性的,哪些只是表面上的赞美或批评。
针对对方的主要论点进行反驳则需要更高的沟通技巧和思维能力。我们需要提出自己的论点,并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方式,以确保我们的论证具有说服力。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和论据,尊重对方的意见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
最后我们达到最高层次的沟通方式——寻求共识。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不再局限于谁对谁错而是试图找到双方合理的部分并用更高层次的论点来涵盖它们以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更接近真相而不是争胜负、分高下所以我们要分别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用一个更高层次的视角来统一这些观点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反-合的讨论过程它的本质是不拘泥于短期的得失而是追求双赢的局面。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我们可以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并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从而实现更广泛的目标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