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肥胖人群的身体成分分析,主要涉及到四个基础数据。
我们来说一下BMI(体质指数)。这是衡量健康体重的一个常用指标。根据一般标准,BMI在24.0至28.0之间属于超重,28.0及以上则归为肥胖,而小于18.5则被视为体重过低(即消瘦)。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轻体重:BMI小于18.5
2. 健康体重:BMI在18.5至24之间
3. 超重:BMI在24至28之间
4. 肥胖:BMI大于或等于28
接下来是比(WHR)。如果女性的比超过0.9,男性的比超过1.0,那么一般就可以判断为向心型肥胖。
再来说说基础代谢率(BMR)。这是指在清醒且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其他因素如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摄入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皮褶厚度来估计的体脂含量百分比,从而判断肥胖程度。皮褶厚度可以通过X光、超声波、皮褶钳等方法进行测量。具体标准如下:
1. 男性皮褶厚度大于51mm
2. 女性皮褶厚度大于70mm
我们来说一脂率。体脂率是指身体脂肪占身体总体重的百分比,是反映身体相对脂肪含量的指标。具体标准如下:
男性:
1. 正常:15-18%
2. 轻度肥胖:20-25%
3. 中度肥胖:25-30%
4. 重度肥胖:大于30%
女性:
1. 正常:20-25%
2. 轻度肥胖:25-30%
3. 中度肥胖:30-35%
4. 重度肥胖:大于35%
对于那些怎么也瘦不下来,嘴巴又管不住的人来说,解决烦恼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值。了解发胖和减肥的原理,就能明白稳定血糖值的重要性。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糖类是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肥胖。我们可以将糖类理解为除去膳食纤维以外的其他碳水化合物。实际上在碳水化合物中,可被吸收的膳食纤维的量非常少,因此我们可以大致认为糖类就是碳水化合物。除了甜食外,米饭、面包、面条等也含有大量的糖分。
发胖的原理在于,食用高糖食物后,糖分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值急剧上升,进而引发大量胰岛素。未被利用的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或者转化为能量暂时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中,导致肥胖。
而减肥的原理在于,通过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使血糖值平稳上升,从而保持稳定的血糖值,避免脂肪囤积,逐渐转变为能够燃烧身体脂肪的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