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卢奕贝
编辑:昝慧昉
北上广深地区,茶冰厅正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茶冰厅是冰室与茶餐厅的融,顾名思义。冰室,也被称为冰厅,在粤语早期,人们说“饮冰”指的就是去那些售卖红豆冰、面包、公仔面等小食的冷饮店,这一风格在1950-1960年代的香港风靡一时。而到了后期,大约1980年代,香港茶餐厅开始兴起,更多地针对工薪阶层提供客饭套餐类主食。而现代的茶冰厅不仅满足饮品和甜品的需求,也提供快餐和正餐,甚至覆盖宵夜市场。
许多品牌已经采用这种商业模式进行连锁经营,并崭露头角。
在上海,像小龙凤餐室、东发道茶冰厅这样的餐厅门口经常排起长队。一些品牌甚至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例如,合兴发茶冰室自2019年在上海创立以来已开设36家门店,并最近获得了欧游集团的天使轮融资。
老牌香港餐饮集团也依靠茶冰厅模式进行创新。太兴集团自2019年开始将旗下的敏华冰厅引入内地市场,在广州的首家门店开业时,排队等候的食客需要等待数小时才能入场。在2020年的财报中,太兴表示,得益于敏华冰厅的市场表现,其年度收益大增,敏华冰厅也成为集团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港式餐饮似乎找到了一条与内地年轻人有效结合的路径。
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情怀。无论是合兴发还是敏华冰厅,都在努力复刻香港70年代的“冰室”风格。合兴发的门店以1:1的比例还原了上世纪老香港建筑,到处可见如旺角等香港地名牌。敏华冰厅则喜欢用香港标志性的霓虹灯牌装点门店,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老牌房、百货公司的招牌。复古设计成为标配之外,餐品也是如此。敏华冰厅的招牌菜品除了常见的菠萝油、鸳鸯奶茶外,还有让人立刻联想到周星驰在电影《食神》中的黯然销魂饭。
有时,人们来餐厅并不只是为了吃饭。在当今香港文化影响力减弱的背景下,重现黄金年代是港式餐厅吸引内地客人的关键。电影《古惑仔》或《阿飞正传》中的港式餐厅场景也是外界认识香港的符号之一。合兴发等传统港式餐厅通过重现这些经典场景和推出创新菜品,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他们也非常适合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营销。
茶冰厅的出品相比传统餐饮更具标准化特点。合兴发的创始人郑翔天认为他们的出品模式更类似于肯德基,大多数菜品都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快速出品程序,不依赖主厨。在这种高效率的运营模式下,客单价适中的合兴发单店月营收可观。拿到融资的合兴发计划开启全国性门店扩张。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这类茶冰厅的经营策略是建立在内地第一代港式茶餐厅的经验之上逐渐摸索出来的。
自2003年内地放开赴港自由行以来,香港本土餐厅品牌迎来了黄金时代。不少品牌开始尝试将业务拓展至内地市场。太兴自2004年开始进军内地市场,稍晚的翠华也在2009年来到内地开店。但它们进入内地市场时更倾向于走高档路线,增设圆桌与单独包厢、建立厨房制作半成品等。然而随着内地餐饮市场的创新和消费者选择的多样化,港式茶餐厅逐渐失去优势。
为了适应内地市场,太兴和翠华推出了非粤式菜品如酸菜鱼、小炒肉套餐等,但业绩仍持续下滑。内地餐饮市场已形成一套有别于香港本土的逻辑建立在流量时代和社交媒体文化基础上。茶冰厅是港式餐饮适应这一市场的最新尝试但目前来看各家茶冰室开始趋于雷同无论去哪家似乎都能吃到爆浆西多士和叉烧饭走的都是统一的香港风格未来能否持续辉煌还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