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到来,螃蟹成为了餐桌上的热门美食。关于吃蟹的种种疑问,如是否会引发体重增加、孕妇及痛风患者能否食用,以及螃蟹的种类和营养差异等问题,都将在本文中得到解答。
螃蟹的种类繁多,包括江蟹、、湖蟹以及海蟹等。研究人员对湖蟹(如阳澄湖大闸蟹)、江蟹(如九江螃蟹)等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螃蟹的蛋白质含量在13.5%至17.7%之间,脂肪含量则在2.2%至2.7%之间。其中,江蟹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而湖蟹则拥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脂肪含量。海蟹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磷、钾、锰、铁、锌和铜。
令人惊讶的是,螃蟹的脂肪含量并不高。例如,雌大闸蟹的脂肪含量为7.7%,而则只有2.6%。虽然蟹黄和蟹膏的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44.3%和34.9%,但减肥人士也可以适量享用。螃蟹的能量比带鱼、鲅鱼、草鱼以及猪里脊肉都要低,而且其营养成分丰富,包括蛋白质、钙、钾等。
关于孕妇能否食用螃蟹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螃蟹会导致。螃蟹中含有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孕妇有益。任何食物都应该适量食用,建议孕早期一天吃两只左右,孕中期和孕晚期则可以适量增加。避免吃生腌螃蟹,确保食用的是经过充分烹饪的螃蟹,以避免寄生虫的危害。
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螃蟹的胆固醇含量并不高。一只3两的雄大闸蟹的胆固醇含量约为134毫克,低于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血脂异常的人可以适量食用螃蟹,但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蟹黄。
至于痛风患者,的嘌呤含量较高,属于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提到,最好避免摄入螃蟹这种甲壳类食物。如果实在是嘴馋,在痛风缓解期可以适量食用,但要注意减少其他肉类的摄入。
吃螃蟹时需要注意,螃蟹的四个部位不宜食用,包括腮、肠、胃、心。选择鲜活的螃蟹烹饪,避免摄入死蟹产生的有毒物质。醉蟹因可能含有活的寄生虫,也不建议食用。清蒸是保留螃蟹营养的最佳烹饪方式,也可以蘸点姜醋汁去腥提味。
要注意控制螃蟹的摄入量。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吃300~500克水产品,平均每天约40\~75克。健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适量增加摄入量,但最好避免吃其他畜禽肉。(来源: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