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襁褓:新生儿阶段。婴儿包裹在被子和带子中,特指未满周岁的婴儿。也称为“襁緥”、“襁保”、“襁葆”、“繦緥”。出自《列子·天瑞》。
2.孩提:幼儿阶段,大约2-3岁。此阶段的孩子可以被双手放在腋下抱起。“孩提”,即二三岁之间,尚在襁褓中,可以抱起的时候。出自《孟子·尽心上》。
3.始龀:换牙阶段,大约7-8岁。始龀指的是孩子乳齿脱落换牙的年纪。这个词的读音是shǐ chèn。
4.垂髫:幼年阶段,一般指3岁至8、9岁的儿童。垂髫是孩子们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此得名垂发,也称作垂发时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提到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们。
5.黄口:指十岁以下的儿童。黄口原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在古代文献中,不满三岁的幼儿以及刚出生的婴儿都曾被称为黄口。后来,十岁以下的儿童都被泛称为黄口小儿。《孔子家语》中就描述了孔子见到的小雀即为黄口小鸟。
6.总髻、总角:少年阶段,大约8岁至13、14岁。总角指的是孩子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成长发育期,即将步入青少年阶段。
7.金钗之年:特指女子十三岁时的年龄。此时女孩可以佩戴金钗作为装饰。出自南朝梁武帝的诗。
8.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这个词语来自于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年轻女子的青春美丽。
中文年龄称谓详解:
1.新生儿阶段称之为襁褓,此时婴儿被包裹在温暖的被子与带子之中,特指未满周岁的稚嫩生命。此称谓又有“襁緥”、“襁保”等别称。
2.孩提时代大约是2至3岁的幼儿阶段,此阶段孩童可以被轻松抱起,“孩提”一词便源自此阶段的儿童可以被双手放在腋下抱起的情景。《孟子》中有所记载。
3.换牙阶段的儿童被称为始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