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拼音怎么拼写声调

在农历六月初一的2024年7月6日,我们迎来了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的百岁诞辰。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有幸第一次拜访叶先生的居所。那一天,阳光透过窗纱,整个屋子弥漫着诗的气息。叶先生讲述诗词,她的举手投足间优雅而不失豪放,声调吐字柔婉而不失顿挫,条分缕析考证而不失神游,仿佛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磁场。她的话语仿佛一把钥匙,引领我们打开历史之门,穿越时空,回到那些遥远的年代。那一刻,我仿佛见到了衣袂飘飘的诗仙、诗圣,如杜甫初会李白,一见如故。

叶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词讲解者。她的诗词讲解,让我深感叶先生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我决定为先生撰写传记《诗韵流芳——叶嘉莹先生传》。

同在那年夏天,103岁的杨绛先生推出了《杨绛》,其中收录了杨先生的6首诗。虽然我与杨先生是忘年之交,曾多次去她在北京南沙沟的寓所与她谈天说地,知道她的小说、散文、戏剧、文论、译作等方面的才华,但直到《杨绛》出版,我才得知她也写诗。

杨先生的诗,如《中秋》、《哀圆圆》、《忆锺书》等,深情地怀念了爱人和女儿。这些诗句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她在诗中倾诉的思念和忧伤,是真实的、坦露的,仿佛在与亲人倾诉,无需设防和掩饰。这让我联想到叶嘉莹先生在丧母和失女之后的诗歌创作,虽然表达的是痛苦,但诗歌的美妙之处在于,当痛苦被转化为诗歌时,悲哀就成为了一种美感的客体,可以通过诗歌来消解。

叶先生和杨先生都以诗歌作为情感的表达,当悲哀借诗消解时,她们都活成了自己的太阳,照亮自己也照亮了读者的心房。背诗、考诗、对诗是钱锺书和杨绛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事。钱先生去世后,诗成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杨先生数次用毛笔抄录钱先生的诗集,出版了宣纸线装本《槐聚诗存》。在这本书中,杨先生回忆了与钱先生的生活点滴,幽默而充满温情。同样地,叶先生也用诗歌来记录过去的回忆和感受。例如她的长诗《祖国行》和《纪事绝句二十四首》,都展现了叶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回忆。

柳鸣九先生也是一位中西文化的摆渡人。他和叶先生、杨先生一样经历过人生的巨变和挑战。柳鸣九被尊为“萨特研究第一人”,并荣获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他在患病的最后时刻写下了陶渊明的诗句“纵浪大化中”,体现了一种对人生的彻悟和坦然面对生命的态度。这种彻悟并不意味着放弃努力而是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柳先生以他的行动和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主编了8卷本《思想者自述文丛》并参与了翻译工作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丰富的人文书架。他还发起了“译道化境论坛”推动翻译事业的新发展。

叶嘉莹、杨绛和柳鸣九三位先生的诗心和文心一直跃动着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靠近他们共赏葳蕤的美好世界。这篇文章致敬三位卓越的文化巨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