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蓝莓需要吐皮儿吗

蓝莓小常识:了解霉菌、挑选与清洗全攻略

近期,小小的蓝莓因其“肚脐眼”长霉菌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蓝莓的果蒂凹陷处成为了霉菌滋生的高风险区域,这让很多人担忧霉菌是否会损害健康。那么,蓝莓为何会产生霉菌?又该如何挑选和清洗呢?专家为您解惑,并分享蓝莓的挑选、清洗、储存全攻略。

一、蓝莓为何会长霉菌?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刘耀文教授介绍,蓝莓产生霉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 采前原因:蓝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原菌的侵袭,会在其表面的伤口或自然孔口处滋生霉菌。当蓝莓生长环境潮湿温暖、pH值偏酸性时,霉菌会迅速繁殖生长。

2. 采后原因:在采摘、分级筛选、包装、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可能因机械损伤导致表皮蜡质脱落,采摘后残留的蒂痕和果皮创口都会为霉菌的侵入提供便利。刘教授也提醒大家,不必过度担心,只要不过量食用,对的危害并不大。

二、如何判断蓝莓是否可以食用?

如果蓝莓表面出现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则不建议食用。质地软烂、干瘪皱缩、有绒毛以及颜色发生改变的蓝莓也不宜食用。判断蓝莓是否新鲜,可以遵循“一看二闻三捏”的原则:看果皮表面的果粉是否多,外皮颜色一般呈蓝紫色;闻果香,新鲜的蓝莓果香味较为浓郁;捏一下,越新鲜的蓝莓往往硬度尚可,触感饱满圆润。

三、如何挑选和清洗蓝莓?

挑选要点:选择果粒饱满、表皮无褶皱、果蒂呈嫩绿色且干燥的蓝莓。若果蒂发黑或干瘪,则表明蓝莓已不新鲜。

存储技巧:购买后,可以将蓝莓放入保鲜盒或带孔的容器中,进行低温保存。建议一次不要购买太多,因为新鲜蓝莓的保质期较短。

清洗方法:食用前,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两三次。也可以加食盐浸泡五到十分钟。清洗完后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放置。

四、哪些人不宜多吃蓝莓?

虽然蓝莓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丰富的花青素,但以下几类人群不宜多吃:

1. 过敏体质者:可能引发皮疹、、呕吐等过敏反应,甚至呼吸困难。

2. 肾患者:蓝莓含草酸盐,过量食用可能诱发肾结石。

3. 肠胃脆弱者:可能刺激肠道,引发腹泻。

4. 糖尿病患者: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宜大量食用。

5. 服人如服用凝血物的患者,可能影响效。

6. 婴幼儿:脾胃功能较弱,少量尝试即可。

由于蓝莓本身属于寒性水果,不宜与西瓜、香蕉等同样寒性的食物一起食用。否则容易导致内的寒气增加,可能引起腹泻、发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