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服务器硬盘配置与RAID技术
在现今的服务器硬件配置中,多硬盘的部署及RAID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当面临如2块300G机械硬盘与4块500G机械硬盘的硬件环境时,如何合理配置这些硬盘,以增强数据存储的可靠性,是每个系统管理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期文章将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详细分享在Linux系统中实现RAID5+热备盘配置的过程,以及如何应对硬盘故障的演练。
在VMware虚拟化平台上,我们部署了CentOS7操作系统。具体配置为:两块20GB的硬盘用于系统部署,而四块10GB的硬盘则专门用于数据存储。这样的配置不仅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登录系统后,通过执行“fdisk -l /dev/sd[!ab]”命令,可以查看新添加硬盘的信息,从而获取硬盘的名称。此步骤对于后续的硬盘管理至关重要。
接着,我们利用mdadm工具创建RAID 5磁盘阵列。具体命令如下:
mdadm -Cv /dev/md128 -n 3 -l 5 -x 1 /dev/sdc /dev/sdd /dev/sde /dev/sdf
其中,各个参数具有特定的含义:C代表创建,L(小写)指定RAID级别,v显示创建过程,而x则设置热备盘。
通过“mdadm -D /dev/md128”命令,我们可以查看此磁盘阵列的详细信息,确保阵列创建无误。
对RAID 5磁盘阵列进行格式化,我们选择Ext4文件格式。命令为:“mkfs.ext4 /dev/md128”。格式化完成后,系统将此阵列挂载到/RAID5目录上,并将相关信息写入到/etc/fstab文件中,以确保系统重启后也能自动挂载。
若某块硬盘出现故障,我们可以使用mdadm工具将其标记为故障盘。例如:“mdadm /dev/md128 -f /dev/sdc”。热备盘将自动接管故障盘的工作,进行数据重建。
当故障盘修复后,我们可以将其重新添加到RAID阵列中。使用命令:“mdadm /dev/md128 -a /dev/sdc”即可完成此操作。硬盘将以热备盘的方式重新加入到RAID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