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时代,人们以蒲草编织,削竹简以书写。即使无书可读,他们依然心怀勉励,勤学苦读。他们头悬梁锥刺股,自勉勤勉,无需他人催促。就如同囊萤夜读和映雪夜读的故事中所描绘的那样。
囊萤映雪的成语背后,包含了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聆听古人的勤学苦读之路。
讲给孩子听的话
在古代,有一个叫车胤的晋朝人,他年幼时非常聪明好学。然而家境贫寒的他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天一黑就无法继续读书了。然而夏日的夜晚,他在屋外看到飞舞的萤火虫,他灵机一动,捉来萤火虫放在白绢口袋中,用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作为油灯读书。于是车胤开始夜以继日的学习,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学者。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是孙康,他也是晋朝人,同样热爱读书但家境贫寒。冬天的夜晚,他发现雪后的世界白茫茫一片,突然想到可以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即使外面非常寒冷,他依然坚持读书,孜孜不倦。
车胤和孙康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成为有学识的人,就一定要勤奋学习,即使遇到困境也不能轻言放弃。他们的努力与坚持成为了他们成功的秘诀。
价值观传递
古人求学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对书本和知识的渴求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即使面对困境,他们也努力寻求方法转变现状,从未轻易放弃。对于孩子们来说,拥有诸多资源的他们应该如何磨练意志、抵抗压力是每位家长需要深思的问题。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拓展阅读
除了车胤和孙康的故事,还有匡衡凿壁偷光和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匡衡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出身贫苦家庭的他无法买蜡烛来照明读书。于是他在晚上利用墙壁裂缝透过的邻居家来读书。而孔子在晚年时期非常喜欢读《周易》,因为这本书非常难读懂,他反复读了很多遍,以至于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磨断了许多次。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古人勤奋学习的精神。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让我们期待下一期“如负薪 如挂角”的故事,不见不散。之前的文章如悬梁刺股等也充满了深意的启示,让我们共同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