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道:“万物有灵”。在人类社会早期,面对无法解释和理解的现象与事物,人们因限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常将其归因于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特别是像黄鼠狼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动物,在我国东北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黄仙”,并在田间地头建立进行供奉。每逢初一、十五,人们都会准时上香,祈求其保佑家庭平安顺利。
从民间的角度来看,“黄仙”之所以受到崇拜,原因有二。它体态灵巧、狡猾,如狐狸般神秘莫测。人们认为黄鼠狼能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与一种称为“癔症”的疾病有关。这种疾病俗称“休克”,患者仿佛患了错乱,发病时会出现一系列奇异症状。
在一些地区,当家中有人出现“癔症”症状时,家人往往会请来家中做法,而不是带其去看医生。仪式在夜晚进行,巫婆会在室内舞动、唱歌、跳神,并披头散发地又蹦又跳。不久后,巫婆会被认为是“黄仙”附体,说出一些玄妙的话语,给出解决之法。除此之外,“黄仙”还被视为无所不能的至高神,能够保佑平安、成就学业等。
黄鼠狼在民间中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黄鼠狼,另一种则是“成精”的黄鼠狼。后者眼睛发红,见到人也不惊慌,甚至能够和人对话。民间传说黄鼠狼修炼五百年方能幻化形。它们在修炼时会询问人类是否像人,如果被问者回答“像”,则被称为“讨口封”。
有一个小故事发生在河南太行山旁的小村庄。村民李庚在山中打猎时迷路,遇到一只黄鼠狼询问他是否像人。李庚因受到惊吓而点头答应,黄鼠狼得到满足后离去。此后,李庚再也不敢单独上山打猎。这些传说虽然虚构,但却能给人们带来精神的安慰和幻想的幸福。
实际上,“黄鼠狼讨封”、“黄鼠狼附身”等传说都是人们赋予黄鼠狼神秘色彩并创造出的传奇故事。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黄仙”依旧强烈,这是因为者普遍接受教育程度较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他们会在“黄仙”世界中寻求慰籍。这些都是虚构的故事,却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慰。